首页 > 代码库 > 信息的认知局限

信息的认知局限

1、苏格拉底的三个”筛子“,”三重过滤“法则。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象不到……”。

“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过滤一遍,第一个叫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如果只是道听途说那你应该用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如果不是善意的,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要告诉我的是重要或实用的吗?”。

“不,都不是。”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苏格拉底又说:“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

上面故事没找到具体的出处,无法确定是否真实,但我们在获取传播信息时可作为参考,如果一条信息既不重要又不善意,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就不要轻易去传播,不要成为谎言的助推器。 

 

2、 互联网上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断章取义

 投资买产品或股票,我们总是能从市面上获取关于平台或者公司的海量信息,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清晰的投资图案,想让自己的钱既百分百安全,又可以享受高收益。然而,这几乎是痴人说梦的事情。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地透过网络获取的信息,看透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平台,甚至敢于下一个确切的结论。

但问题是,没有一家公司或者平台是可以被人轻易看透的。我们是投资者的视野,运营人是创业者的视野,不同的角色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自己并不非常熟悉,彻底了解的领域妄下结论,会显得很肤浅,企业管理或者资本运作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我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亲自参与过资本运作,没有自己创业开过公司,那么我又有什么样的底气去给这样的行为下定论呢?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海量的,但大多数的信息本身就是断章取义,是基于他人主观判断而下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有多少接近事实,无可证明,可能连传播信息的作者本身都不知道。

仔细再看那些信息和数据,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笼统的表述,比如说某产品风险较大,那么“较大”是如何体现的,参照对比的标准是什么。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所谓的“较大”对应的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者未来。

 

3、 信息的认知局限

我们其实都只能看到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信息,也只能读懂理解范围内的文章,其他的信息,即便含金量超级高,但超过了我们的理解范畴,那么这些信息就无法被我们所用。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如果我们的认知从一开始就错了,那么一而再地吸收同类型的信息,只能让我们一错再错。

因此, 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认知圈的范畴中思考,需要更多地去听不同意见的声音,接触不同的信息内容,用不同的视觉去观察思考。当发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就要思考矛盾点各自的立场是什么,事实依据是什么,是否过于主观和模糊,如果是,如果去找到真相。这种思维持续进行下去,我们才能获得发掘真相的能力。

真正成熟的人,会辩证地看问题,更会带着长期跟踪的态度去关注走向,分析每一个阶段呈现出来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个变化做出一个针对当前的决定。

 

信息的认知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