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打仗其实最讲成本核算,大炮轰的都是黄金,日军在中国就是不断赔本
打仗其实最讲成本核算,大炮轰的都是黄金,日军在中国就是不断赔本
十一月二十四号,四千多日军最先向蔚县、广灵方向进攻,杨成武效法红军时代的战术,全部撤出县城,跑到山地找落单的后勤部队,敲掉四百多人;另一路三千多日军进攻根据地,一直长驱直入到涞源,也是进展顺利,侧后部队却被打掉两百人。
日本人很快发现,和八路打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八路军通常不死守某个点,把物资转移后就会撤退,但占领空县城对鬼子来说实在没有意义,反而是补给线越拉越长,中途不停地被袭击,大批物资成了战利品。十二月十九号,毫无收获的日军不得不撤出了涞源。
从代县出发的日军运气更不好。他们一路上都受小股部队袭击,第二军分区的部队死盯在后方,打掉原平镇的一百来人;其他另外几股部队也不例外,进攻十分顺利,却找不到对手。
十二月十五号,一一五师的主力三四四旅也赶来凑热闹,四处打落单的敌人和后勤队,新成立的冀中人民自卫军还袭击了定县、新乐的车站,接着一二零师和一二九师都陆续赶来围观,这些人同样不跟鬼子纠缠,只管在公路上设埋伏,袭击运输车队。
十二月二十二号,鬼子终于省悟过来,他们是占领了几个空县,但成本着实吓人。大军一路上没碰到多少八路,只是莫名其妙地损失后勤部队,后方的据点更是兵力空虚,不停地被拨掉。经过绩效统计,一个多月时间里鬼子加伪军出动了两万多人,前后竟然被打掉两千,只占到几个没什么价值的县城,还要不停地在为补给问题发愁;而八路军则缴到三百多支枪和五万发子弹。
非常明显,这种生意是不能久做的,迟早有一天会赔光老本。面对游击队的嚣张,华北方面军很恼火,由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他们只能决定清仓止损,赶紧把部队撤回来,不要再丢人了。
晋察冀军区的这次胜利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收到捷报之后,延安的毛/泽东很是高兴,根据前线的实际情况,他决定下放指挥权,延安的中央军委只负责方针政策,具体情况由根据地自行安排,总部不随便干涉。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开始研究抢占资源的时候,裕仁也在头痛,甚至他比阎锡山还无奈。对日本来说,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就象一个强盗抢了十桌菜,既不舍得退回去,又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全部吃完。
以日本的甲种师团为例。考虑到鬼子的师团编制会有变动,我们以标准甲种驮马师团的大概编制数量为准:一个甲种师团有两个旅团(七千七百人),每个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另外四个专业兵种联队,分别是工兵(七百多人)、骑兵(五百多人)、炮兵(三千多人)、辎重联队(四千左右运输兵),一共八个。如果是占领任务,显然只有步兵联队比较胜任,把炮兵或辎重兵拆散了搞占领属于专业不对口。
一个步兵联队有三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队,其中步兵大队一千一百人,每个步兵大队里有四个步兵中队、八挺重机枪和两门步兵炮。一个步兵中队有一百九十个人,含三个步兵小队,每个小队(相当于排)五十四人,拥有两挺轻机枪、两个掷弹筒和两个步枪组(火力强劲),独立出动的时候,往往还能加几个人,变成六十或七十个人。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可以发现,一个师团能拆出来的步兵有四十八个中队,或者一百四十四个小队。考虑到八路军对付一百人以下的小队向来很有兴趣,如果要控制县城,最好是留中队比较合适,这样一个师团能驻守的县城大概是四十八个。
山西全境一共一百零五个县,还不算八路军已经开始渗透的河北、察哈尔,以及广大乡村。八路部队炮火不足,对付有步兵炮的大队一般拿不下来,收拾落单的小队、中队却是又准又狠;但如果不消灭游击队,相关区域就收不上粮食和财税,辎重部队也会遭到偷袭,而损失的枪弹又会武装出新的游击队。
很明显,又要守大后方防备游击队,又要在前线作战,单靠分兵防御是根本不够的,日本人头痛的正是这一点。虽然陆续调了一批伪军来帮忙,但鬼子也很清楚,伪军大部分都只能凑人数用,连自已家园都没有勇气守卫的人,能指望他们给侵略者守家吗?
后方一定是要确保的,不仅为了后勤和运输的畅通,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完成,叫做掠夺资源、以战养战。打仗是费钱的事情,军队天天要耗弹药、吃粮食,还要领军饷、花军费,时不时拉出去打群架,大炮一开火轰的都是金条,如果不能持续地抢来粮食、矿产、人力一类物资,仗就打亏了。
从八路军、晋军大批进入后方开始,抗战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前线重兵集团的搏杀,力图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攻克关键要地;另一部分则是后方无声而惨烈的游击清剿战,双方都在争取地盘、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把对方拖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需要说明的是,抗日战争里的敌后战场,从来不是某个党或某支军队的专利,国军和共军都有自已的敌后战场,而且都发展成几十、上百万大军过,只是因为各自方法不一样,两边的成果也有鲜明的对比。但是无论如何,抗战的时候,国军和共军的游击队都是出过力的,他们刺刀尖上,都有日本人的血。
《红朝的那些事情(五五零)》
打仗其实最讲成本核算,大炮轰的都是黄金,日军在中国就是不断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