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四轴飞行器1.2.2 RT-Thread 串口
四轴飞行器1.2.2 RT-Thread 串口
四轴飞行器1.2.2 RT-Thread 串口
本来是打算说根据RT-Thread的设备管理提供的驱动接口些串口驱动的,但是仔细一看,我去,串口驱动写好了,只需要调用就可以了。下面我们说说具体怎么使用的。
首先在rt_hw_board_init()函数里面有个rt_hw_usart_init(),这个就是串口初始化的函数了,而且RTT已经写好了三个串口的初始化,只需要修改下宏定义就可以使用,RTT实在用心良苦啊,这都帮我们写好了。
个人的一点看法,可能不是很全面,能力有限。其实我对函数rt_hw_usart_init()的名字有点异议,我觉得应该写成rt_hw_mcu_usart_init(),为什么呢?没错,我们一般会把系统框架从底层到上层分为 硬件层、驱动层、系统层和应用层,但是在硬件层中我以前做项目的时候会更加细分一下,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的移植,怎么说呢,我会把它具体分为IO口部分这是硬件层最底层的,然后再分为MCU设备部分,MCU设备部分就包括MCU自带的硬件模块(串口,IIC,SPI,DCMI,SDIO,DMA,定时器等等)。IO口部分是定义各IO口的连接的设备。这样在系统中就会有一个最底层的文件叫做Pindefs.h,用来定义IO口,然后就是MCU部分的各自带设备的驱动。之后才是驱动层,如果只直接操作IO口的驱动可以直接调用Pindefs.h,如果是通过MCU的设备(串口,IIC,SPI)操作外围器件,驱动可以调用MCU部分的驱动。之所以把MCU设备部分放在硬件层而不是驱动层我是这样考虑的,很简单,驱动层调用MCU设备部分对外围设备进行操作,MCU设备部分比驱动层第一级,所以放在硬件层了,也比较好理解。然后将驱动层和硬件层统一划为BSP层,也就是班级支持包层。这样细分之后的好处就是当更改板子布局,改变IO口功能的时候,只需要改变Pindefs.h就完成了移植,如果更换了MCU,只需要更换MCU设备部分的代码,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而且代码重用率也可以很高,用过一个MCU后,以后用这款MCU大部分代码就都可以重用了。
接下来讲正事,在rt_hw_usart_init() 函数里面,可以看到通过三个宏定义进行预编译,需要用哪个就定义对应的宏定义,RTT就会对对应的串口进行初始化了,宏定义如下:
在rt_hw_usart_init() 下面有个函数
首先在rt_hw_board_init()函数里面有个rt_hw_usart_init(),这个就是串口初始化的函数了,而且RTT已经写好了三个串口的初始化,只需要修改下宏定义就可以使用,RTT实在用心良苦啊,这都帮我们写好了。
个人的一点看法,可能不是很全面,能力有限。其实我对函数rt_hw_usart_init()的名字有点异议,我觉得应该写成rt_hw_mcu_usart_init(),为什么呢?没错,我们一般会把系统框架从底层到上层分为 硬件层、驱动层、系统层和应用层,但是在硬件层中我以前做项目的时候会更加细分一下,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的移植,怎么说呢,我会把它具体分为IO口部分这是硬件层最底层的,然后再分为MCU设备部分,MCU设备部分就包括MCU自带的硬件模块(串口,IIC,SPI,DCMI,SDIO,DMA,定时器等等)。IO口部分是定义各IO口的连接的设备。这样在系统中就会有一个最底层的文件叫做Pindefs.h,用来定义IO口,然后就是MCU部分的各自带设备的驱动。之后才是驱动层,如果只直接操作IO口的驱动可以直接调用Pindefs.h,如果是通过MCU的设备(串口,IIC,SPI)操作外围器件,驱动可以调用MCU部分的驱动。之所以把MCU设备部分放在硬件层而不是驱动层我是这样考虑的,很简单,驱动层调用MCU设备部分对外围设备进行操作,MCU设备部分比驱动层第一级,所以放在硬件层了,也比较好理解。然后将驱动层和硬件层统一划为BSP层,也就是班级支持包层。这样细分之后的好处就是当更改板子布局,改变IO口功能的时候,只需要改变Pindefs.h就完成了移植,如果更换了MCU,只需要更换MCU设备部分的代码,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而且代码重用率也可以很高,用过一个MCU后,以后用这款MCU大部分代码就都可以重用了。
接下来讲正事,在rt_hw_usart_init() 函数里面,可以看到通过三个宏定义进行预编译,需要用哪个就定义对应的宏定义,RTT就会对对应的串口进行初始化了,宏定义如下:
1 #define RT_USING_UART12 #define RT_USING_UART23 #define RT_USING_UART3
宏定义在 Board.h里面,呵呵,我又觉得这个名字是mcu.h对我来说会更习惯些。。
宏定义好了,然后串口怎么输出数据呢?在RTT里面调用设备驱动的接口函数rt_device_write就可以实现串口的打印了,具体我们以控RTT的控制台应用(finsh)为例进行下说明。在rt_hw_usart_init() 下面有个函数
1 #ifdef RT_USING_CONSOLE2 rt_console_set_device(CONSOLE_DEVICE);3 #endif
这是个控制台初始化函数,关于CONSOLE_DEVICE 有在Board.h 里面有如下定义,意思就是定义控制台通过哪个串口和外界通讯,我们板子是窗口1,所以#define STM32_CONSOLE_USART 1 ,同时RT_USING_CONSOLE 预编译宏定义一定要记得打开。
1 #define STM32_CONSOLE_USART 1 2 #if STM32_CONSOLE_USART == 0 3 #define CONSOLE_DEVICE "no" 4 #elif STM32_CONSOLE_USART == 1 5 #define CONSOLE_DEVICE "uart1" 6 #elif STM32_CONSOLE_USART == 2 7 #define CONSOLE_DEVICE "uart2" 8 #elif STM32_CONSOLE_USART == 3 9 #define CONSOLE_DEVICE "uart3"10 #endif
这个控制台是怎么用的呢?主要是通过rt_kprintf函数调用的,类似于VC中的printf函数,printf通过电脑屏幕显示,rt_kprintf是通过串口打印出来,在电脑装个串口调试助手就可以显示出来了。在rt_kprintf函数中可以看到函数 rt_device_write(_console_device, 0, rt_log_buf, length); 其中_console_device就是在之前rt_console_set_device设定好的串口对应的设备的句柄(暂时称之为句柄),调用rt_device_write数据就通过串口发出去了。
在rtthread_startup函数中调用了rt_show_version(),用来现实RTT版本信息,rt_show_version() 里面调用的是rt_kprintf函数输出的信息。
可以清楚的看到版本信息,这里我们打开了finsh的功能,可以方便调试,里面调用了两个命令,list和list_thread命令,具体可以看 RTT的手册。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发布,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投诉/举报 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