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云智慧悄然“变身”业务运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云智慧悄然“变身”业务运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关注APM领域的客户以及业内人士发现,国内APM领导者云智慧的业务方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业务运维,该解决方案已成为其主打产品。

因监控宝而立足,于2014年、2016年陆续推出透视宝、压测宝的云智慧,此次的“变身”显得非常低调。对此,云智慧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雅娴的解释为“目前已经有几个大的案例在陆续落地,不过云智慧不是一家喜欢大张旗鼓做市场宣传的公司,我们希望为行业客户扎扎实实的做些事情。”

 

技术分享

那么,云智慧为什么要做业务运维?业务运维有什么特点和价值?业务运维与云智慧“三宝”有什么关系?业务运维对云智慧意味着什么?APM领域的其他几家都已纷纷登陆新三板,为何云智慧却“毫无动静”?

且看云智慧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雅娴一一道来。

变化一:业务与IT之变推动业务运维应运而生

“来自于原来服务的互联网客户以及现在服务的互联网+客户的一线需求,促使云智慧向业务运维转型。”

云智慧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雅娴表示,当前传统企业业务与IT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又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是企业所有的业务严重依赖IT,线上和移动端成为很多企业产品的主要用户入口,因此IT和业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越来越远”则指企业建设了很多的应用系统,使得内部应用的拓扑结构,IT架构、流程越来越复杂,从前端业务到IT最底层之间的通道基本上是黑匣子,非常不直接。这样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如果前端业务出现异常,企业要定位到后端IT是哪个层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排查过程会变得耗时耗力。

在传统的方式中,不同的部门首先要自查,可是开发部门认为自己的代码质量没有问题的,测试部门认为整个测试过程也都是完整的,运维管理人员排查之后往往也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怎么定位问题到底在哪里?这对IT管理者的挑战非常大。

“在实际的案例中,几周、几个月解决不了业务系统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张雅娴说。“我们希望业务运维平台成为打通前端业务和IT的绿色通道。”基于这种实际的需求以及深入的思考,业务运维应运而生。

举个云智慧客户的真实案例,某商业连锁企业的订单在某天上午突然出现了30%的下滑,传统的定位排查方式耗时耗力,再加上该企业的运维团队Base在海外,过去这类问题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解决。

而云智慧的业务运维解决方案可以对业务系统进行逐层追踪,帮助企业定位与该订单系统相关的整个业务拓扑,进而准确查看与前端业务相关的哪一个应用组件或基础设施发生了故障,接下来企业还可以对这个应用做代码级追踪,深入到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底层网络、服务器、内存等等,从而迅速定位故障所在。在发现订单下滑几十分钟后,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就发现是一块做订单缓存的硬盘满了,导致订单交易执行缓慢,原因找到了,故障很快得带解决,业务恢复正常。

“这就是业务运维实现的基本原理,企业做再多的IT建设或者运维监控,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业务,而业务运维不但消除了业务与IT之间的信息孤岛,还要让IT数据成为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技术分享

变化二:“三宝”去哪儿了

云智慧业务运维解决的,还是运维问题,只是从IT运维突破到业务甚至是管理层面。

当前,由于“互联网+”,业务互联网化对企业IT提出了更灵活、更迅速的响应需求,但传统IT运维的滞后性,使现状不尽人意。

而云智慧的业务运维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对IT整个环节的逐层应用、服务以及底层的硬件进行全量数据采集,并实时地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这个技术门槛非常高。

这就涉及到云智慧的招牌产品“三宝”。

2010年,云智慧“IT性能监控生神器”监控宝问世,次年达到国内监控服务市场占有率第一;2014年,云智慧推出国内首个端到端APM解决方案透视宝;2016年,压测宝上线。以上三个产品,俗称云智慧“三宝”。

毫无疑问,业务运维与IT运维处于不同的层次,但业务运维必须基于全量数据,这些数据,就来自于“三宝”。

云智慧“三宝”和业务运维,是自然延伸的关系。前者本身就是在做客户全量数据的监测和采集,比如压测就是模拟用户真实的访问,能够在产品上线之前帮客户定位真实的用户体验性能瓶颈到底在哪里。而监控宝与透视宝,也是监测前端用户的数据,还有后端IT系统应用性能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业务运维解决方案的基石。

“云智慧三宝,是业务运维的数据采集员。”张雅娴形象地说。

今年上半年,云智慧内部孵化项目“天机数据”落地,这是一个大数据实时分析处理与可视化平台。9月21日,天机数据获红杉资本千万天使轮融资。

据此,业务运维解决方案由三部分技术组成,底层技术是云智慧的监控,监控数据源,产品就是原来“三宝”;第二部分是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能力;第三部分是数据可视化的能力。

“云智慧的转型,是由单一的‘三宝’的产品转型到具备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可视化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张雅娴表示。

 

技术分享

变化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基于业务运维,云智慧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团队和机制,这也是一种转型。

从“三宝”到业务运维,无论是云智慧的外部目标客户,还是内部组织结构、服务方式、部署方式,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目标客户的变化,这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企业客户群体变了。云智慧以前服务的客户,很多是互联网企业,现在,除了互联网企业,云智慧还要服务于“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客户,这部分客户通常不会对单纯的工具和平台感兴趣,它需要的是一个解决方案。

据介绍,这些客户提出的往往是一个业务问题,比如“如果订单发生了异常状况,怎么能快速定位到IT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就对厂商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其二,使用者变了。以往APM作为一个工具和平台,面向的是运维人员或运维总监,但是业务运维解决方案的核心使用者则变化为CIO/CTO,他们往往不关心底层技术实现方式,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直观了解业务价值的产品,此时运维数据的可视化就非常重要,它可以企业管理者直观了解业务运行状态。

其次是服务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的IT能力一般比较强,因此对于APM的接受程度非常快,给他们一个好的工具,自己就可以用得很好。但是传统企业的IT力量没这么强,即使交付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或产品,他们对服务的依赖性依然很强。

 

技术分享

刚刚提到的商业连锁企业在上了业务运维管理平台之后,每年还会付费购买云智慧的专业服务。一方面,专业顾问看到的深度和客户看到的深度完全不一样;另一方面,客户自己的IT人手不足,促使企业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

张雅娴认为,传统企业依赖原厂商的服务,要求厂商必须具备更健全的服务体系。“甚至从这个角度去看云智慧的未来,它很有可能向一家服务型公司转变。”

第三是部署模式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对SaaS部署的接受度很高,但传统企业更多是私有化的部署模式,基于此,云智慧现在的产品全部支持SaaS和私有部署,并且版本保持完全一致。

第四是组织架构的变化。

以往服务互联网客户群体,销售和售前团队非常年轻,而现在云智慧则成立了专门的大客户部,从销售到售前,聘请了资深的专业人士,目前主要面向金融、运营商、零售快消等行业。此外,服务部门也在发生变化,成立了专门的服务交付团队,专门服务大客户。

第五是渠道的变化。过去云智慧在服务互联网企业时,在渠道体系建设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因为生意模式简单直接。而对于行业客户,渠道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目前也在精心布局渠道体系,除了跟阿里,AWS,UCloud,微软等公有云合作伙伴,还在跟行业垂直ISV推进深度合作,比如电信领域的亚信、金融领域的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等。

关于上市:跟着业务走

2015年6月25日,听云登陆新三板;今年8月26日,OneAPM也在新三板挂牌。这对APM领域的SaaS企业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尽管同一阵营的听云、OneAPM相继挂牌新三板,但云智慧却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上市的早晚或上市本身,与云智慧的业务并不是强相关的。云智慧的基因是技术,希望踏实地把产品和服务打磨好。

第二,每家公司的战略、策略不一样,有的公司会选择多元化发展,不再专注于自己核心的产品和服务领域,而云智慧则会一直专注在业务运维领域。

第三,已经有非常明确的上市计划表,但需要随着业务来走。

第四,云智慧希望能踏踏实实地把业务运维这个市场做起来。这个市场是留给国内厂商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外资友商受到国内政策的约束,他们在中国的生存会非常艰难。

“上市不是个目标,只是个过程。”张雅娴说。


云智慧是业务运维解决方案服务商,旗下产品监控宝(www.jiankongbao.com)、透视宝(www.toushibao.com)、压测宝(www.yacebao.com),已累计为电商、移动互联网、广告传媒、在线游戏、教育医疗、金融证券、政企等行业的几十万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应用性能监控、管理及测试服务。


云智慧悄然“变身”业务运维,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