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Kafka介绍
Kafka介绍
本文介绍LinkedIn开源的Kafka,久仰大名了,按照其官方文档做些翻译和二次创作。对应可以查看整份官方文档。
基本术语
topics,维护的消息源种类(更像是业务上的数据种类/分类)
producer,给kafka的某个topic发布消息的进程
consumer,订阅和处理topic的消息的进程
broker,组成kafka集群的server
Topic和日志
kafka为每个topic维护了如下一份被分区了的log
每份log有序,不可变,不断被append。分区中的消息会被分配一个有序的id,称为offset。
kafka内保留的消息是有时间限制的,超出设定的时间段的话,消息就不保留了。kafka的性能与数据容量是成正比的。
offset能方便consumer来取数据,自由度比较大(或者说这种缓存性质的消息队列,方便消费者读取一定窗口内的消息,也算一种回放功能吧)。
分区一方面是为了增大消息的容量(可以分布在多个分区上存,而不会限制在单台机器存储大小里),二方面可以类似看成一种并行度。
分布
partitition分布在不同机器上,且可以设置备份数以达到容错。
每份partition都有一个扮演leader角色的server和几个扮演follower角色的server。leader来负责对这份分区的读写请求。
follower被动复制leader动作。leader挂了的话会有follower自动成为新的leader。
各个server都会各自扮演某份分区的leader和其他几份分区的followe,如此的话整个集群上的机器相对负载比较好些。
生产者
生产者选择发布数据给topic,负责选择topic的哪个partition,把消息写进去。
选择方法和策略有多种。
消费者
传统的消息模型有两种模型,队列模型和发布-订阅模式。
1. 队列形式中,一群消费者可能从server那边读消息,而每条消息会流向他们中的一个。
2. 发布-订阅模式中,消息会广播到所有它的消费者们那。
Kafka是使用consumer group这个概念(下面把它翻译为"消费组"),把两者结合了。。
消费者给自己标志了一个消费组名,每条新发布到topic的消息会被传递给订阅它的消费组里的消费者实例,这些消费者实例可以是不同的进程,存在在不同的机器上。
如果所有的消费者在同一个消费组里,那么这相当于是一个队列模型的场景。
如果所有的消费者都属于不同的消费组,那么这相当于是一个发布-订阅模式的场景,所有消息会广播到所有消费者们。
下图展示的是两台server组成的Kafka集群,共4个分区,两个消费组,A、B消费组各有2个、4个消费者,他们对应订阅了不同的分区。
此外,Kafka比传统的消息系统具备更强的有序性保证。下面会展开说明。
传统的队列形式的消息系统,在server端是有序保存着消息的。但当有多个消费者来并发取queue里的消息的时候,由于每个queue里的消息是异步输送给消费者,虽然输出是有序的(队列里排好队输出的),当消息到达消费者那头的时候,就不保证顺序了。如果单个消费者来取,可以保证有序,某些中庸的解决办法还是会丧失一定并行度。
Kafka是怎么做到更好的并行且有序的呢?Kafkad的"分区"其实是一种并行度的概念,即在topic内,kafka的消费者进程池能得到有序性保证和负载均衡。这是因为在topic内设置了多个分区,使得topic对应的消费组里的消费者们各自可以独享一个分区。如此的话,每个消费者是其消费的分区的唯一reader,在单个reader下当然保证了有序这件事。而且多个分区也使得负载可以比较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不能比分区数多。
保证
kafka能保证的几件事情,
1. 生产者向topic分区发来的消息能按序添加进来。即先送来的消息在log里面有更小的offset。
2. 消费者实例能在log里(第一张图里)看到有序的消息。
3. 一个拥有N个分区的topic,系统能容忍N-1台server失败,而不丢失写到了log里的消息数据。
更多设计上的内容不在这里阐述。
适合场景
消息队列
kafka作为消息队列,优势在更好的吞吐,内置分区,副本数,容错这几个特性,所以适合大规模消息处理应用。
MQ有很多,就不具体比较了。
网页行为追踪
kafka原本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跟踪用户浏览页面、搜索及其他行为,以发布-订阅的模式实时记录到对应的topic里。
那么这些结果被订阅者拿到后,就可以做进一步的实时处理,或实时监控,或放到hadoop/离线数据仓库里处理。
行为追踪经常会有很大的吞吐量。
元信息监控
作为操作记录的监控模块来使用,即汇集记录一些操作信息,可以理解为运维性质的数据监控吧。
日志收集
日志收集方面,其实开源产品有很多,包括Scribe、Apache Flume。如果谈Kafka的优势的话,其实还是离不开他的容错、高吞吐性能方面的设计层面的特点吧。具体就不分析了。
参考我之前写的分布式日志收集系统Apache Flume的设计介绍
流处理
这个场景可能比较多,也很好理解。保存收集流数据,以提供之后对接的Storm或其他流式计算框架进行处理。
Commit Log
为分布式系统的一些commit log(操作日志)做容错意义的备份,我是这么理解的,类似于HDFSnamenode的log。对比BookKeeper,其实就是做这件事的。BookKeeper在Hadoop HDFS Namenode HA方案里,用于记录namenode的操作日志(一时想不起叫什么log了,反正不记录namenode的image数据)。
参考我之前写的BookKeeper设计介绍及其在Hadoop2.0 Namenode HA方案中的使用分析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