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程序猿崛起2——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潮流和新活法

程序猿崛起2——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潮流和新活法

写在前面的话

  在写完《程序猿崛起》之后,脑子里面有很多之前模糊的想法和头绪都渐渐在清晰,仿佛一点一点地串联起来,或许有一天我可以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成熟的说法,甚至是一套靠谱的理论。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关于我们所身处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猜想和所做的实践。

从一条朋友圈说起,互联网时代的自我评价

  

  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大学同学,他们的评论按理说是应该回应一下的。然而我并没有,没有回应是因为没有必要。我所要寻找的是,看得懂我文章的人,或者是喜欢我文章的人。在受到这种质疑的时候,我很难在不是当面解释的情况下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如果要我专门写一篇或者多篇文章来进一步阐述,我写起来很累,他们读起来也会很累。况且就算我真的写了,他们也耐心读了,到最后又能怎样呢?

  有人觉得我写得不好,我的回应就是不回应。

  人生苦短,用来解释的时间哪怕一分钟都是一种浪费。但请不要对我产生误解,认为我是一个听不进去别人话的人。别人的评论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的偏好,另一种才是意见和建议。

  有人曾经说过我的文笔不好,我不以为然。我不认为大白话有什么不好,简单直接的叙述才符合我程序员的身份嘛。我不认为只有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行文才是唯一正确的写作方式,既然我不是错的,那我就会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下去。一万个食客,就有一万种口味。正所谓众口难调,我从来就不会想投任何人的所好,只是做我自己,也只有做自己才能做得最好。

  我只管写,你只管看,不喜欢就取消关注。这句话可能说得比较硬,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会听,而且是会认真思考并改进的,是带有普及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假设有人说我错别字太多了,非常影响阅读的质量。听到这样的意见,我就会想尽办法减少、甚至消灭文章里面的错别字,因为错别字是不认真的表现,不是什么值得为人称道的个性。或许过几天,会有人对我说,你整天写同一个方面的东西,没有变化,只有僵化。这时候,我就会想想自己最近写的几篇文章是不是没有新的观点和想法,考虑是不是应该转变一下思路。

  

  

  最前面两篇博客(编辑推荐和最多推荐)都是我的!截止到写文章的此时此刻,第一篇博客的阅读量是2862,评论数是39,推荐数是11;第二篇博客的阅读量3315,评论数是26,推荐数是26.博客园粉丝数从163增长到182,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华工小y的关注数也增加了12个。

  我看书,我思考,我认真写作,就是为了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传递出更多更好的观念和想法。而这些对我的认可和关注,就是最大最好的鼓励和动力。

  我所认为的互联网时代自我评价新的参考标准应该是这样的:尽可能地做好自己,不要管那些多余的杂音和刺耳的噪音,然后找到那些喜欢你的人。

人品+作品,互联网时代的新名片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用来评价一个人所通过的维度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单位,还有一个就是他所在单位的职位。

  08年,全世界都知道了奥巴马。他成为了美国总统,单位是美国联邦政府,职位是总统。部门经理、技术总监、CEO、董事长,这些头衔仿佛都具有不言自明的魔力,成为了精英们最好的名片。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到底做过了什么,有哪些能力和成就,但是依然会觉得他们是出众的。用一句肤浅的话说就是,“他们能坐到这个位子上,肯定不简单,怎么可能没本事?”

  我们都知道大诗人李白,让我们记住他的不是曾经任过的唐朝某个芝麻小官职,而是《静夜思》、《将进酒》这样的传世之作。高中生写作文都知道用司马迁,让我们今天还在念叨他的绝对不是因为他受过宫刑,而是他写出了《史记》。让世界记住你,并不一定要通过前面所说的“单位+职业”,不一定非要加入到一个赫赫有名的大组织里面苦熬多年升到某个位置才算功德圆满,通过你的作品也可以。

  有人跟我说: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可以写出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品,你所说的不就对普通人没有意义了么?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得到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只能最少数的那一部分。但是现在,哪怕你做出来的东西多么得简陋,都可以上传到网上让别人看到。作品不一定是文章或者文学著作,有可能是画的一副漫画,也有可能是录下的一首清唱歌曲,还有可能是做得一件手工工艺品,形式可以非常的多样化。

  我在小学五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都曾经试过给报纸投稿,理所当然地石沉大海。到了今天,我们完全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受限于繁多的规矩和束缚,按照别人所制定的要求进行写作。我们就是自己的编辑和出版商,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所发布的内容,而互联网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喜欢这些作品的人。

  在网上,你可以做一个写yy小说的人,也可以做一个看yy小说的人。你可以做一个画邪恶漫画的人,也可以做一个看邪恶漫画的人。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创作变得自由,也让更多的受众找到合自己口味的作品。

  作为程序员,我们的作品可能是我们在github创建的代码库,也可能是在博客园、CSDN上写的博客,还可以是录制的Java基础教学视频。之前的公司招聘员工都是用通过少数的几次面试、笔试,根据薄薄的两页简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录用,或者应该给出多少薪水的offer。而现在就已经开始悄然发生了转变,在网上所搜索到应聘者的作品已经成为了判断一个技术人员水平的重要参数。

  有人可能会说,辛辛苦苦写的东西或者创作出来的作品放在网上,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到,并且转载或传播到任意的每一个角落,自己根本难以、甚至不可能控制。

  别这么老土了!版权的问题根本不必纠结,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思路,别人“盗版”就“盗版”吧,转载得越多,就能让越多的人知道你。欣赏或者是使用你作品的人会成为一个小圈子,而在这个小圈子里面,你就会享有你应有的名声。你将会成为一个“很会写故事的人”,一个“很会制作个人网站的人”,一个“很会管理大型网站服务器的人”,当这个小圈子里面的人需要有一个新的故事,需要制作一个个人网站,需要找一个人给他们一个大型网站的服务器做咨询,你将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就有跟你进行合作和交易的可能性。

  

  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成为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天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利用互联网发出我们的声音,让世界知道我们,知道我们的技能和才华,(如有需要)最后的建立连接、进行合作和交易将会是多么得顺其自然。

DIY,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新文化

  今天,我当了一回雷锋。

  昨晚,一个y友跟我联系说想要上次提到过的python程序(回复“编程”查看文章),说妈妈不想让他刚上高一的弟弟一回到家玩电脑,一玩就是大半天。约好了今天九点半教他怎么操作,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安装python环境,然后把必须的文件放在相应的位置。做完之后,一整天都觉得很高兴,高兴自己的小作品能够被人需要,被人使用。

  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工作中,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任务内容都是非常单一的,很容易让人觉得无聊,覆盖面太窄。一个在华为工作的同学昨晚跟我聊天的时候就提到,他现在就是在维护一个老系统,无论是架构还是逻辑代码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所能做的工作只是修修补补。所以业余的时候,还没有认命的码农们都会想着自学一些新内容。

  这样的自发学习效果往往都不理想。在学校里,如果我们不好好学(起码考试前要恶补)就容易挂科丢学分,甚至会严重到影响毕业。在公司里,如果我们不好好干活,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会挨上司的批评,KPI绩效什么的都会不好看。可是到了自学,就会没有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一旦三分钟热度降温,我们就很容易松懈、放弃,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地深挖学习。

  每个人在做事过程中都需要激励,我们也一样。我对python兴趣,所以就到网上搜索资料写成一个二三十行代码的小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限制累计时间关机功能。在自家电脑上安装使用,给还是刚上初中的弟弟上一个“紧箍咒”,妈妈对他说:妈妈年纪大了,你哥哥现在毕业工作长大了,就让他来帮我管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这是第一次激励。

  我还把整个过程写成了博客,发到了博客园。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四位数的点阅率和编辑推荐,让我感觉到自己写的东西是有人想要看的,是能够给人以小小的帮助和启发的。这是第二次激励。而今天的学雷锋、做好事,就是第三次激励。

  这些激励给予了我很多的动力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无论是继续学着玩好python,还是摸索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擅长之处做成一些事情。

  在今天,无论我们想学什么,想学的方向有多么地偏门,基本上都能够在网上找到海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是每一个网友一点一点地上传到互联网上汇聚而成的,而我们都在享受这些资源所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精神。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够通过浏览网页和下载资料就可以得到满足。例如找我帮忙的那个y友,他没有编程的基础,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入门,看完我的博客不大可能实现他所想要实现的功能。

  有人可能会说是他蠢,不知道微软的win7已经有内置的家长控制功能。我熟悉了一下这个功能,他只能实现限定某段时间是否可以登录,并不能满足我提出的累计用时限制(详细细节请看我在博客园相应的评论回复)。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需求是无穷无尽的,哪怕是Microsoft这样的世界级公司都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度普及,DIY文化将会大行其道。

  大公司、大组织所擅长的是高产量和高技术,满足大众的某些共同需求,例如手机、电脑等。但是他们很难满足数以亿计、千差万别的需求,因为成本和获益的比例关系,也不可能去满足。有人抱怨说现在IT人创业根本没有机会,不可能去跟那些大组织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那样的巨头竞争,刚有点起色就会被抄袭跟风,被他们以庞大的人力和财力砸死。那你就不要做那些容易被替代的事情啊,现在微信如日中天,你非要说自己要开发一个手机app去跟微信竞争,这不是找死么?

     我们可以不做产品,而是做服务。

  例如,我今天就不是帮人安装一个自己写的程序么?他还跟我提出了需求变更,说他并不是想限制他弟弟玩电脑的具体时间,只是想要让电脑每半个小时关一次机,起到提醒的作用。我根据他的新需求,把代码稍加改变,就能够实现新的功能。倘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网上帮助别人DIY做一些小东西,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最终将会演变成为一种更进一步的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

  有人说,这样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想要的是挣钱养家糊口,或者是创业致富成就事业走向人生巅峰,你在这里给我们扯什么DIY文化、潮流什么的管啥用?

  在这里留一个悬念,等我的想法成熟了再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你以为我在做梦,其实我已走在路上

  如果有看过我这几天的文章,你肯定会觉得我已经疯了。一个年轻人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然夸夸其谈,讲起互联网、潮流、时代更迭之类的话题。其实我有一直在告诉自己:警醒着,不要迷失在宏大的叙事里。

  我也一直在告诉自己,要脚踏实地,好好把自己所说过的事情都做成了,然后告诉所有的人:“你看,我没有在吹牛。”

  在博客园《程序猿崛起》的下面有人这么评论道:写的很有激情,但缺乏可行性。

  他不知道,我已经开始在做我所说过的那些事情。

  写作。我一直在努力维持着小y的稳定更新,并且从之前的经常性转载文章+偶尔原创到最近的只发自己写的东西。看书、思考、写作,向小伙伴们传递我的想法,让你们知道我人品如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通过这样不间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小作品。在业余的时间里,我经常会玩一些跟工作没什么关系的东西,例如前几天的python。诸如此类的小作品,就是在尝试找出我所说的DIY潮流的需求,并且用简单、有效的手段实现出来,借此练习、提升自己挖需求和实现idea的能力。通过这两样东西向互联网展示自己,把人品和作品作为自己的名片,而不是单位+职位。

  技术博客。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博客园这里连续写了一个月的学习笔记,最终顺利拿到几个offer并且跟现在就职的公司签约。前几天,我还写了一篇《一个新人如何学习在大型系统中添加新功能和Debug》作为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总结。在逐渐适应正式工作之后,我计划结合日常工作与业余学习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技术博客,与网友们共同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

  在公司“上学”。在公司的前两个月,每天上班的内容就是接受培训和做课后练习,没有为公司创造半点效益。公司里人际关系简单、轻松、和谐,正式工作之后一般都能准时五点半下班,业余时间充足,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常常会跟自己说,现在就像是在另外一所大学念书,不用交学费,包吃住,还给发奖学金的那种。这么好的机会上哪里找呢?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如何跟同事相处,接触到企业级的开发,在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之前学会做人做事。

  我是一个草根,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结婚买房买车,不会也不愿接受家里哪怕一分钱的资助,要靠自己。我是一个平凡人,智商没有180,毕业的学校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没有惊艳的才华,也没有令人赞叹的天赋。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过人的自制力和情商,上班会想要开小差,跟人相处会闹怪脾气,丝毫看不出有成为伟大人物的特质。

  然而,我并不焦虑。我正在一点一点地思考,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活着,活得更好。我也正在一点一点地去实践,实践那些我写出来喊出去的想法,证明给所有关注我的人看“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有人以为我在做梦,其实我已走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华工小y”)

程序猿崛起2——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潮流和新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