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培养细节意识?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培养细节意识?
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工作时候老是感觉很多细节没考虑到,当别人提出来的时候觉得真的是那回事,可是自己思考的时候总是没思考好。
1:换位思考
产品经理很容易对自己设计的产品产生代入感,你会很容易知道如何使用和交互,但是如果能突然把自己变成一个完全不懂网络的菜鸟,你所看到的产品就是另一个模样。优秀的产品经理会随时做这样的转换,从一个先锋级深度体验用户,瞬间转变为完全无知的菜鸟,然后所有使用上的障碍就会暴露无疑。特别是产品中体现给用户的文案,是产品经理与菜鸟最大的代沟场景,你的描述,对于一个新用户而言,是否足够简单直白,是否需要引申理解?这听上去就不容易,要实现就更不容易,幸亏,还有些相对容易的方法。
<<<------------- <_< 向左看
2:敏感度
对任何微小不愉快的捕捉与发泄,很遗憾这可能导致一个严重的副作用,使你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挑剔和苛刻,当你适应了高标准的产品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抱怨连连,从电话订票,到宾馆住宿,到机场候机,以及餐厅就餐,游乐场娱乐,你会发现到处都存在“不合理,”“诚待改进”的场景,在生活中,这种到处挑刺的行为往往令人生厌;幸运的是,当你练就了这一身横练本领,善于捕捉任何微小的不适,并在抱怨牢骚之外,能使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将其分析解剖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你就拥有了一份可靠的生活保障,即便离开互联网行业,去开一个奶茶店,或者摆一个小摊,你也会比别人做的出色。
3:观察
前两者大约需要一定的”天赋“或者长期的培养,但是这一点却可以速成,你可以找一些并不熟悉你产品的朋友,同学,或者就是陌生的路人甲,来帮助你测试产品,观察他们的使用,与他们交谈,理解他们的困惑,从而产生明确的认识。对我来说,我老婆就是我的首席体验官,特别是针对电商产品,她往往会提出很多我想不到的问题和困惑。我所做的,就是把我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交给她体验,然后问她感受即可。
4:数据
特别是日志,跟踪用户的访问和使用日志,试图去理解用户是如何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障碍和困惑,日志和原始数据往往会给你最明确的答案,这需要一些时间,耐心的跟踪,重现用户的使用过程,然后用心去理解。此外,一些统计上的数字也有助于理解用户的兴趣点,关注趋势,这要展开是个巨大的话题。
5:正确的提问
面对搜索引擎,对于大部分流行产品而言,用户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可以在百度知道,搜搜问问上查到,记住,在这里,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你想要的答案。用你的产品关键词,去搜索用户提出的问题,然后手工整理,没错,必须是手工整理,理解每一个用户的困惑和障碍,就更能理解你产品的问题。
6:总结与归纳
每个人都需要成长,谁也不是一上来就精通和理解所有的问题,对每次问题的整理,总结,可能决定你成长的速度,或者是别人的双倍,或者是别人的一半。一方面需要感性的认知,这是怎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条理和逻辑,将问题拆解,分门别类,这有助于你不断养成各种理解力。
7:具体工作的一些建议
在产品设计方面,我建议你不要急于动手写需求文档,而是遵循这样的顺序:先画脑图,再画流程图,再做原型,最后写需求。
脑图可以帮我们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数个简单的部分,每个部分之间没有重叠也没有遗漏,这样就可以让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厘清思路,保证系统各个部分之间不会相互纠缠或者遗漏。这一步是基础,很多细节的模糊不清实际上是根源于这一步逻辑不清晰。画脑图可以使用mindmanage。流程图可以帮我们理顺产品操作的先后顺序。脑图和流程图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流程图要建立在脑图的基础之上:脑图告诉你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流程图告诉你这些部分之间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区别是,脑图揭示了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序列,而流程图揭示了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时间序列。这一步的意义是保障了产品的操作流程是通畅的,不会在最后阶段才发现某个流程走不通。画流程图可以使用visio。产品原型可以让我们直观的看到产品的样子。他是建立在脑图和流程图上的,他是把以上两个抽象的设计具体化。画原型可以使用axure。最后一步撰写产品文档,是将脑图、流程图、原型图贴出来并配上文字说明。
在交互设计方面,有很多交互设计的知识可以学习,按照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来思考问题就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这方面的知识太多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细说,推荐去看《about face 3》。
在测试方面,不能只靠感觉去测试,而是要先写测试用例,再按照用例去测试。所谓测试用例,就是按照需求将所有可能出现的使用情境记录下来,并列举在该操作下的正确结果。关于测试,通常你可以交给专门负责测试的同事。
本文作者 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