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暗时间》的“二”与《把时间当做朋友》的“独”
《暗时间》的“二”与《把时间当做朋友》的“独”
《暗时间》这本书是刘未鹏写下的,刘未鹏先生也是计算机领域一位很厉害的人物,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本书论实质,其实和前不久阅读的李笑来先生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很像,都是基于时间高效利用方面的思考。
其实当你越往后面看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会没有兴趣的。我甚至都在怀疑:刘先生到底是计算机科学家?还是研究心理学?还是研究翻译?研究数学的?我不得不佩服他知识的渊博,有时候我都惭愧于自己视野的狭窄,我们要多看一些思维型方面的书,跨领域方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的起来去使用。
其实,我还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李先生在写书的时候,更加喜欢“独”。比如:
1:与其寻找捷径,不如马上行动。--- 寻找多种方法,不如一个行动
2: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自己
3: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最终还是归结于一个:策略(这归一:太明显了吧,哈哈)
4: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一个
5: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外部世界的依附。------独立
6: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提高自己
7: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独善其身
但是:刘在总结一个看法的时候,挺喜欢“二”这个数字的,有时候可能会更多。比如:
1:谈到高效学习的习惯,他认为有2个: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
2:学习c++还是学习java的问题-----------刘认为:这不是个问题,两个都学!
3: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4:设身处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自己与他人
(李认为:要实践,“试错”,聪明的人从别人的错误吸取教训)
5:专注力为什么对学习焦虑造成巨大影响来源于两个方面:
表层意识和潜意识。
6:知识分两种:领域知识和元知识(大脑吸收知识的机制的知识,指引我们学习其他领域知识)。
书籍分两种:知识的和思维的(思维方面的东西是跨学科)
7:作者一生有两个重大习惯:一是习惯给了他学习新东西的强烈动机;二是习惯给了他学习任何新东西的方法---不会去查书。
8:
l 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总有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
l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l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l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有趣的是:李先生是英语方面的专家,而刘先生是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家,一文一武,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两个人的思考方式还是不同的。前者喜欢具体形象,而后者偏重抽象概况,其中刘先生提到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编程思维模式,很多事情都侧重于发散思维,多角度去看待。而李先生的话通俗易懂,侧重自我控制心智。在这里,我很想把《暗时间》和《把时间当做朋友》一起对比看一看。
关于时间效率:
李:认为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同时做两件事情,这个方法我也实验过。腰上转着呼啦圈,手里拿着书本背单词----只要熟练了,我发现其实还是能够做好两者的。只是明显感觉背诵单词的效率不高,心里其实暗暗地惦记着不能让呼啦圈坠地。这就牵扯到专注了。而在刘看来:认为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书中,我最喜欢3句话:
1: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的虚度更多的时间。
2: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3: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暗时间》也有一些话,开阔了我的思维,让我很难忘。下面摘录了一些书本上的语录:值得反复品位。
1: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大量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则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总能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
2:不管多纠结,也不要从纠结中逃离,试图推延决定,既然终究是个痛苦的决定,就痛一回,好好思考和调查以后做出一个决定并坚持走下去,只要不是太不靠谱的行业,经过你的积累总会成为高手。
3:学习新知识存于大脑中,最终的目的是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得起来去使用。
4: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
5:如果一个人要靠自制力去强迫自己不受干扰,那只能说是寻常人。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即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
6:未来是不确定的,人类天生有一种寻求确定性的需要,以及控制周遭的小世界的需求。这个世界有太多因素是不确定的,我们最多只能做好头脑准备,尽量不错失机遇。个人因素往往只是成功的一个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但无需悲观,因为毫无疑问,改善个人因素的确能够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7: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
8: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习惯中跳出来,必然要依赖于外界的力量---对于心理机制的知识。
9: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与别人的交流,与自己的对话。你越是不开始书写,总是拿有限的思维缓存去默想一个问题,如果你逼着自己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他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0:认知失调与自我辩护:即便别人给出一个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根据认知失调理论, 我们也会竭力为自己辩护;由于世界的复杂性,我们几乎总能找到辩护的借口
知识经验跨情景转移失败
思维体力:能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天才来源于长期的专注的训练
11:为什么专注力会对学习效率造成大的影响:一是专注于一件事情能让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即显示效率;二是能够使你的潜意识进入一种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状态。也许表层意识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思考,但潜意识里仍然保留着“惯性”。如果表层意识和潜意识都能专注于同一件事情,即完全投入,这时候效率就能翻倍。
无论怎样:这两本书其实都在反复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密度和专注力,双向投入,就等于延长了时间,所以永远都不要担心时间不够;人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就是懒惰,很多时候在不断寻找捷径,或者尝试去做各种事情,悄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们要养成一些优秀的学习习惯:回忆所学;教授他人;学会自学。尤其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90%的知识都是自学的。需要坚持,学习中不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