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
通俗的讲:一个类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的最少,你(被耦合或调用的类)的内部是如何复杂和我没有关系,我就知道你提供的public方法,我只调用这些方法,其它的我不关心。
迪米特原则的具体要求
迪米特原则还有一个解释:Only talk to your immediate friends(只与直接朋友通信)。
什么叫直接朋友呢?每个对象都必然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两个对象之间的耦合就成为朋友关系,这种关系类型有很多,例如:组合,聚合,依赖等。朋友类也可以这样定义: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中的类,称为朋友类。
上体育课,我们经常有这样一个场景:
体育老师上课前要体育委员确认一下全班女生到了多少位,也就是体育委员清点女生的人数。类图如下:
老师类:
public class Teacher{ //老师对体育委员发一个命令,让其清点女生人数 public void command(GroupLeader groupLeader){ List<Girl> listGirls = new ArrayList(); //初始化女生 for(int i=0;i<20;i++){ listGirls.add(new Girl()); } //告诉体育委员开始清点女生人数 groupLeader.countGirls(listGirls); } }
体育委员类:
public class GroupLeader{ //清点女生数量 public void countGirls(List<Girl> listGirls){ System.out.println("女生人数是:"+listGirls.size()); } }
女生类:
publci class Girl{ }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s[] args){ Teacher teacher = new Teacher(); //老师给体育委员发清点女生人数的命令 teacher.command(new GroupLeader()); } }
我们再回头看Teacher类,Teacher类只有一个朋友类GroupLeader,Girl类不是朋友类,但是Teacher与Girl类通信了,这就破坏了Teacher类的健壮性,Teacher类的方法竟然与一个不是自己的朋友类Girl类通信,这是不允许的,严重违反了迪米特原则。
我们对程序进行如下修改,将类图修改如下:
修改后的老师类:
public class Teacher{ //老师对体育委员发一个命令,让其清点女生人数 public void command(GroupLeader groupLeader){ //告诉体育委员开始清点女生人数 groupLeader.countGirls(); } }
修改后的体育委员类:
public class GroupLeader{ private List<Girl> listGirls; public GroupLeader(List<Girl> listGirls){ this.listGirls = listGirls; } //清点女生数量 public void countGirls(){ System.out.println("女生人数是:"+listGirls.size()); } }
修改后的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s[] args){ //产生女生群体 List<Girl> listGirls = new ArrayList<Girl>(); //初始化女生 for(int i=0;i<20;i++){ listGirls.add(new Girl()); } Teacher teacher = new Teacher(); //老师给体育委员发清点女生人数的命令 teacher.command(new GroupLeader(listGirls)); } }
对程序修改,把Teacher中对Girl群体的初始化移动到场景类中,同时在GroupLeader中增加对Girl的注入,避开了Teacher类对陌生类Girl的访问,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
总结
迪米特原则的核心观念就是类间解耦,弱耦合,只有弱耦合后,类的复用率才可以提高。其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中转或跳转类,导致系统复杂,为维护带来了难度。所以,我们在实践时要反复权衡,即要让结构清晰,又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迪米特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