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製程能力介紹(SPC introduction) ─ Cp之製程能力解釋
製程能力介紹(SPC introduction) ─ Cp之製程能力解釋
Cp之製程能力解釋
從常態分配的特性來看,在群體中 ±3σ(標準差) 之範圍內的值,應包含群體全部的 99.73%。也就是說,若以 6σ為單位,就可以代表整個分布的範圍,但是有 0.27% (2700ppm)的誤差。
因為衡量製程能力最主要是衡量其分布之『寬度』,寬度越寬代表其製程能力越不足,越窄代表其製程能力越好。
但要窄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寬到哪一個程度才算差?因此我們拿 6σ與規格寬度(T)做比較,作為衡量的指標,這就是 Cp了。
Cp=T/(6σp) ,也就是群體之實際寬度(6σ)在期望之寬度(T)中所佔的比率。
因此Cp是越大越好。(1)規格為雙邊時 Cp=T/(6σp)
(2)上限規格時 Cp=(Tu-X)/(3σp),Tu為規格上限;X為群體中心
若 X>Tu,則Cp=0
某些尺寸的期望值為 0 之單邊規格,如平面度,真圓度,同心度...等。其規格下限為 0 ,我們可以用兩側之規格來考慮,亦即
Cp=(Tu-0)/(6σp)(3)下限規格時 Cp=(X-Tl)/(3σp),Tl為規格下限;X為群體中心
若 X<Tl,則Cp=0
Cp之等級評估
等級
範 圍
解 釋 A
1.33
≦
Cp
<
良好,繼續生產,可調整規格及抽樣。 B
1.00
≦
Cp
<
1.33
目前能力尚夠,但一不小心,可能產生不良品,需注意製程平均之變動。 C
0.83
≦
Cp
<
1.00
製程能力不夠,應從事製程改善
Cp
<
0.83
情形嚴重,應全面檢討可能因素,必要時停止生產
製程能力介紹(SPC introduction) ─ Cp之製程能力解釋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发布,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投诉/举报 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