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转】目标检测方法——R-FCN
【转】目标检测方法——R-FCN
目录
- 作者及相关链接
- 方法概括
- 方法细节
- 实验结果
- 总结
- 参考文献
作者及相关链接
- 作者:
- 作者链接:代季峰,何恺明,孙剑
- 论文链接:论文传送门
- 代码链接:matlab版,python版
方法概括
-
R-FCN解决问题——目标检测
-
整个R-FCN的结构
- 一个base的conv网络如ResNet101, 一个RPN(Faster RCNN来的),一个position sensitive的prediction层,最后的ROI pooling+投票的决策层
-
R-FCN的idea出发点(关键思想)
- 分类需要特征具有平移不变性,检测则要求对目标的平移做出准确响应。现在的大部分CNN在分类上可以做的很好,但用在检测上效果不佳。SPP,Faster R-CNN类的方法在ROI pooling前都是卷积,是具备平移不变性的,但一旦插入ROI pooling之后,后面的网络结构就不再具备平移不变性了。因此,本文想提出来的position sensitive score map这个概念是能把目标的位置信息融合进ROI pooling。
-
- 对于region-based的检测方法,以Faster R-CNN为例,实际上是分成了几个subnetwork,第一个用来在整张图上做比较耗时的conv,这些操作与region无关,是计算共享的。第二个subnetwork是用来产生候选的boundingbox(如RPN),第三个subnetwork用来分类或进一步对box进行regression(如Fast RCNN),这个subnetwork和region是有关系的,必须每个region单独跑网络,衔接在这个subnetwork和前两个subnetwork中间的就是ROI pooling。我们希望的是,耗时的卷积都尽量移到前面共享的subnetwork上。因此,和Faster RCNN中用的ResNet(前91层共享,插入ROI pooling,后10层不共享)策略不同,本文把所有的101层都放在了前面共享的subnetwork。最后用来prediction的卷积只有1层,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方法细节
- Backbone architecture: ResNet 101——去掉原始ResNet101的最后一层全连接层,保留前100层,再接一个1*1*1024的全卷积层(100层输出是2048,为了降维,再引入了一个1*1的卷积层)。
- k^2(C+1)的conv: ResNet101的输出是W*H*1024,用K^2(C+1)个1024*1*1的卷积核去卷积即可得到K^2(C+1)个大小为W*H的position sensitive的score map。这步的卷积操作就是在做prediction。k = 3,表示把一个ROI划分成3*3,对应的9个位置分别是:上左(左上角),上中,上右,中左,中中,中右,下左,下中,下右(右下角),如图Figuire 3。
- k^2(C+1)个feature map的物理意义: 共有k*k = 9个颜色,每个颜色的立体块(W*H*(C+1))表示的是不同位置存在目标的概率值(第一块黄色表示的是左上角位置,最后一块淡蓝色表示的是右下角位置)。共有k^2*(C+1)个feature map。每个feature map,z(i,j,c)是第i+k(j-1)个立体块上的第c个map(1<= i,j <=3)。(i,j)决定了9种位置的某一种位置,假设为左上角位置(i=j=1),c决定了哪一类,假设为person类。在z(i,j,c)这个feature map上的某一个像素的位置是(x,y),像素值是value,则value表示的是原图对应的(x,y)这个位置上可能是人(c=‘person’)且是人的左上部位(i=j=1)的概率值。
- ROI pooling: 就是faster RCNN中的ROI pooling,也就是一层的SPP结构。主要用来将不同大小的ROI对应的feature map映射成同样维度的特征,思路是不论对多大的ROI,规定在上面画一个n*n 个bin的网格,每个网格里的所有像素值做一个pooling(平均),这样不论图像多大,pooling后的ROI特征维度都是n*n。注意一点ROI pooling是每个feature map单独做,不是多个channel一起的。
- ROI pooling的输入和输出:ROI pooling操作的输入(对于C+1个类)是k^2*(C+1)*W‘ *H‘(W‘和H‘是ROI的宽度和高度)的score map上某ROI对应的那个立体块,且该立体块组成一个新的k^2*(C+1)*W‘ *H‘的立体块:每个颜色的立体块(C+1)都只抠出对应位置的一个bin,把这k*k个bin组成新的立体块,大小为(C+1)*W‘*H‘。例如,下图中的第一块黄色只取左上角的bin,最后一块淡蓝色只取右下角的bin。所有的bin重新组合后就变成了类似右图的那个薄的立体块(图中的这个是池化后的输出,即每个面上的每个bin上已经是一个像素。池化前这个bin对应的是一个区域,是多个像素)。ROI pooling的输出为为一个(C+1)*k*k的立体块,如下图中的右图。更详细的有关ROI pooling的操作如公式(1)所示:
- vote投票:k*k个bin直接进行求和(每个类单独做)得到每一类的score,并进行softmax得到每类的最终得分,并用于计算损失
- 损失函数:和faster RCNN类似,由分类loss和回归loss组成,分类用交叉熵损失(log loss),回归用L1-smooth损失
- 训练的样本选择策略:online hard example mining (OHEM,参考文献1) 。主要思想就是对样本按loss进行排序,选择前面loss较小的,这个策略主要用来对负样本进行筛选,使得正负样本更加平衡。
- 训练细节:
- decay = 0.0005
- momentum = 0.9
- single-scale training: images are resized such that the scale (shorter side of image) is 600 pixels [6, 18].
- 8 GPUs (so the effective mini-batch size is 8×), each GPU holds 1 image and selects B = 128 RoIs for backprop.
- fine-tune learning rate = 0.001 for 20k mini-batches, 0.0001 for 10k mini-batches on VOC.
- the 4-step alternating training between training RPN and training R-FCN.(类似于Faster RCNN)
- 使用atrous(hole算法)
实验结果
-
VOC2007和VOC2010上与Faster R-CNN的对比:R-FCN比Faster RCNN好!
-
深度影响对比:101深度最好!
-
候选区域选择算法对比:RPN比SS,EB好!
-
COCO库上与Faster R-CNN的对比:R-FCN比Faster RCNN好!
-
效果示例:
总结
- R-FCN是在Faster R-CNN的框架上进行改造,第一,把base的VGG16换车了ResNet,第二,把Fast R-CNN换成了先用卷积做prediction,再进行ROI pooling。由于ROI pooling会丢失位置信息,故在pooling前加入位置信息,即指定不同score map是负责检测目标的不同位置。pooling后把不同位置得到的score map进行组合就能复现原来的位置信息。
参考文献
- http://www.cnblogs.com/lillylin/p/6277094.html
【转】目标检测方法——R-FCN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发布,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投诉/举报 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